查看原文
其他

《风景园林》2019-12刊首语 | 王向荣:文化的自然

王向荣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9年第12期 P4-5


文化的自然

就自然体系而言,国土上有两种不同的自然类型。一种是原始的自然,表现在景观方面是天然的景观。另一种自然是人类对原始的自然进行干预后形成的自然。自从人类定居以来,为了生产、生活、精神、宗教和审美等需要不断地改造自然,对自然施加影响,形成了一种在原始自然的基础上经人工梳理和改造的自然,如水库、运河、渠塘、农田、果园、园林等。这是一种经过人工改造、需要人工维护和管理的自然,也是一种与原始的自然相互依托、互相影响、互相叠加的自然。这类自然记录着人类对土地的影响,反映出人与土地的关系和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具有文化的属性,是一种文化的自然。

在漫长的前工业时期,人类在土地上进行的最直接的大面积开发活动就是农耕。农耕所形成的农业景观就是一种文化景观,经过农耕活动改造过的自然系统就是地表上面积最广阔的一种文化的自然。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几千年的灿烂文明都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然而,中国的地形和气候对于发展农业来说有许多不利的方面。作为一个山地国家,中国适于开垦的土地数量有限,分布不均。此外,季风性的气候带来年内降水不均,并且降水的自然过程与农作物生长需水周期也不合拍。因此,中国的农业生产不能仅仅依靠自然降水,必须要建设水利设施,依靠人工控制水文条件满足农业的需求。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水环境的技术和方法,力求改造自然水环境,控制自然水文,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同时也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在各类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陂塘系统。一套完整的陂塘水利系统包括了一个或若干个陂湖、系列塘河、水闸和数不清的引水灌渠。杭州西湖、湘湖、宁波东钱湖、济南大明湖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陂湖,都对当地的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成功的陂塘水利工程不仅能支撑起区域的农业发展,也往往会促进一座城市的产生与繁荣,如西湖孕育了杭州、东钱湖滋养了宁波、大明湖润泽了济南。陂塘水利系统具有全方位的功能,如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生产养殖等。各种尺度的塘河和引水渠联系着陂湖和自然河川,将水引向农田、村落和城镇,形成了一个网络,滋养着土地、哺育着民众。

陂塘水利系统只是中国古代人工营建系统中的一种类型。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中国人依据国土的自然条件,以自己的方式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建设村落,营建城市,形成了一整套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的策略,也创造了中国国土的山水田城融合、城乡相依的国土景观。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经营,中国人逐步将这一系统转变为城市内外的如画如诗的风景和名胜,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的自然体系。

与农业社会时期相比,我们今天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人居环境建设途径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上所留下来的国土景观中文化的自然体系?的确,农业社会所留下自然系统的部分功能在今天已经弱化甚至消失了,但是那些能够一代代积累传承、留存至今的自然系统都是基于国土的复杂环境和条件产生的,它们适应这片土地,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和多功能性。它们是一个区域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仍然能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

另外,文化的自然在人类干预的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一自然系统是一个对地表不断复写、不断叠加和融合的结果。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和历史的记录,它传承着过去的文化,积淀着历史的记忆,它是我们所拥有的最丰富的史料。阅读这一自然系统是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分析国土景观不断变化背后的逻辑的最直接的渠道,也是抚今追昔,展望未来,维护中国国土的山水结构,寻求当今和未来更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的依据。

主编:王向荣教授

2019年12月6日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9年1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19-12

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微信编辑 程秋爽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微信号:LAvision201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